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,5月还需重点预防这些疾病
5月,市民需要重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(以下简称新冠肺炎),同时还需要预防登革热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水痘等传染病,并警惕贝类毒素中毒。工厂、企事业等集体单位以及人流量大且密集的交通工具、宾馆酒店、旅游景区等场所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。返校复学的学校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、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疫情。
新冠肺炎
传播途径:
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传播。
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、乏力、干咳,逐渐出现呼吸困难,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可无发热。严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、肺炎等。多数患者为中轻症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甚至死亡。
企事业、学校等集体单位为重点防控场所,要按照复工复产、返校复学相关工作指引要求,落实健康监测、重点地区人员筛查、分区分类管理、做好环境通风消毒和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;一旦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。
TIPS:市民若计划在“五一”假期出游,要保持警惕,在做足个人防护情况下安全游玩,若旅途中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应立即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。
此外,各位市民可以进入“佛山疾控”微信菜单栏点击“疫情防控”,及时了解更多的防控知识!
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
5月,我市气温逐渐回升、多雨天气频繁,蚊虫活动转趋活跃,市民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。
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以突发高热、皮疹和头、肌肉、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。
预防措施:
要“翻盘倒罐清积水”,及时清除居家(花瓶、盆栽托盘)和周边环境(储水容器、闲置器皿)的积水等蚊虫孳生地。
此外市民还要做好防蚊措施,例如挂蚊帐、装纱窗、喷洒防蚊水等。如出现突发高热、皮疹,头、肌肉、关节痛等症状,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配合隔离治疗。
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传播,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。
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,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,除此之外,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、畏寒、咽痛等症状,常见的并发症有病毒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及卵巢炎。
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,适龄儿童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。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。
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,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,并减少接触他人,尽量居家休息。
学校要加强晨检,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、腮腺肿痛等情况,需要尽快隔离,并进行疫情处置。
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以全身性丘疹、水疱、结痂为特征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。
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婴幼儿和学龄前、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,易感儿童感染后发病率可达95%以上,因此水痘极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扩散。
接种疫苗(最有效的预防措施);
开窗通风;
勤快洗手。
学校要加强晨检,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、出疹等情况,需要尽快隔离,并进行疫情处置。
贝类毒素中毒
当前扇贝、贻贝、蛤等贝类海鲜火热上市,但有些贝类品种往往“鲜”里藏“毒”,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!
贝类毒素是一类毒性较强的有机毒素,常见的有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两大类。贝类毒素并非来自贝类生物体本身,而是贝类摄食有毒藻类,并在其体内蓄积、放大和转化等过程形成。
其中,以麻痹性贝毒毒性最强、致死率最高。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麻痹性贝毒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约为2000起,死亡率达到15%。
市民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:
购买贝类要注意: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,尽量选择去大型、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。
处理贝类要注意:处理贝类时,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海水污染。
食用贝类需注意:
贝类要去除内脏,煮熟后方可进食;
尽可能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贝类,尤其是野生贝类;
贝类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,剩余部分密封冷藏;
尽量勿生食贝类。此外,还需要增强防范意识,一出现疑似中毒症状,马上就医治疗。
Tips: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市民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,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会有所增加。外出就餐时,要注意选择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,避免光顾无牌照摊档 。如就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应马上就医并将饮食史主动告知医生。
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示